Page 12 - 1371a
P. 12
A 12 第 1371 期 2022 年 12 月 16 日 星期五
相约新金山 张劲帆(悉尼)
“相约澳洲”征文入围(含获奖)作品
今晚澳洲民族电视台播出该台摄制的四集电视连 文的菜谱。我问张博士怎么没有中文菜谱。张博士说 算盘呢。曾祖父后来开了这家餐馆。白人虽然歧视中
续剧《新金山》,讲述的是早期淘金华工的故事,我 因为餐馆东主不懂中文。我很诧异:“难道老板不是 国人,却被中国美食征服了。曾祖父凭此立下足来,
老朋友的儿子王晟在里边饰演男主角的弟弟。王晟五 中国人吗?”张太太说:“可以算是,但是……”正 又把他的手艺一代代传到我手上。多亏这门手艺,使
岁从中国来到澳洲,我看着他长大,为他今天初有成 说着,一位个头不高面色红润的棕发老人从厨房里走 我能够谋生养家吃穿不愁。我又把手艺传给了儿子。
绩感到高兴。他与前辈淘金工中间相隔着一个半世 出,冲他们喊道:“How are you,Mr. and Mrs. 这个小城已经离不开我这家中国餐馆。我还姓着中国
纪,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共同的华裔血统和对美好 zhang?(张先生,张太太,你们好吗)”张太太伉 人的姓氏,应该算是华人,过去想学中文没处可学,
生活的向往。我蓦然想起了1995年我前往有“新金 俪起身回应道:“We are fine,thank you,Mr. 现在多亏张太太办起中文学校,我们有福了。我想让
山”之称的本迪戈之行。 Chan.(我们很好,谢谢您,陈先生)” 接着他们向 儿孙学会了中文,去台山老家寻寻根,或者与中国做
这位洋老头介绍说我是来访的朋友,并向我介绍说老 做生意。陈先生的瞳仁里闪着兴奋的光芒,那是中国
那年朋友张博士邀请我到他居住的本迪戈访问, 头就是餐馆东主陈先生。陈先生用生硬的国语对我 人的血液燃烧出的光芒。他突然想起了什么:“对
他在那儿的一所大学任教,创立了一个网上中文教学 说:“你好!”随即扭头问张太太:“Is it right?(我 了,你们等会儿去看金龙大游行吗?我孙子掌龙头,
平台,希望我去观摩。那时候互联网还是新鲜事物, 说得对吗?”)张太太鼓励道: “Very good.(很 是我教他的。”
教中文的网站也非常少,怀着探索新知、寻访历史和 棒)”老头显得很高兴,协助我们点完菜便回厨房去
重见老友的多重兴奋,我踏上了从悉尼前往墨尔本的 忙了。 街上传来咚咚锵锵的锣鼓声,大游行快开始了。
长途汽车,准备在那儿转车去本迪戈。
张太太告诉我,陈先生有八分之一的华人血统, 我们辞别了陈先生,来到人头涌涌的金龙博物馆
坐在舒适的长途巴士上,田野、山川、河流从窗 别看他不会说华语,却炒得一手非常好的广东菜,生 门外。这博物馆专门展出华人历史文物,是全澳最大
外闪过,我揣想着当年华人淘金工为了逃避维州政府 意特别兴隆。自从张太太开办了镇上第一所中文学 的华人博物馆,并收藏着一条百米长的布扎巨龙,据
歧视性的入境税,挑着行李从南澳罗布港步行五百公 校,他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率先报了名,三代人 称是海外最长的中国龙。博物馆此刻大门紧闭,门前
里前往本迪戈的情景,那该是怎样艰难的一段路程 成了同学,学习都很努力。 有一群身穿彩缎中式服装的白人青年男女在擂鼓鸣
啊,史料上说,在路途上死去的华工将近两万人,与 钹,声音由缓而急,渐如急风暴雨,最后“嚓”地一
他们相比,我们这些新移民经历过的辛苦简直不算什 说话间,菜上来了,先是凉拌拼盘,继而是热炒 声巨锣,象一道闪电划过夜空。蓦地,大门洞开,龙
么。 菜,有木须肉片、椒盐龙虾、清蒸石斑鱼和蚝油芥蓝 头猛地冲出来。执龙头的小伙子强壮英俊,气势如
等等,个个色香味俱全,虽不能说是绝对正宗粤菜, 虹,和所有或多或少有华人血统的舞龙小伙子们一样
清早到达墨尔本之后,我先在城里逛了一圈,领 但也八九不离十。经过了几代人的传承,仍能到这样 金发碧眼,着红衣红裤,扎黄包头黄腰带。他领着巨
略这座文化名城的魅力,街道宽阔整洁,还跑着有轨 水平,已是难能可贵了,这其中的少许改变,应该说 龙翻腾跳跃,那由无数银色金属片嵌成的鳞片在阳光
电车,有欧洲城市的风格,雅拉河两岸风光绮丽,议 是为了适应西方人口味的革新。最后上来的是鱼头豆 照耀下金光四溅,一条大街顿时被搅得五彩缤纷。欢
会大厦雄伟壮观。当然少不了光顾唐人街,有一座华 腐汤,可说是把广东人擅长的煲汤技术发挥得淋漓尽 呼声爆竹声四起,整个小城都因龙和龙的传人而沸腾
人历史博物馆,因时间关系,只好错过。 致,味道鲜美极了。 了。
我搭乘火车前往一百五十公里之外的本迪戈,出 我们细吃慢聊,话题围绕着华人在澳洲的发展 观罢舞龙大游行,张博士夫妇带我进入金龙博物
了车站,张博士已经在站口等我。热烈握手之后,他 史。早在1850年以前,已有一些华人因在国内谋生艰 馆参观,该馆可称得上颇具规模,陈列着许多有关华
开车载我先到了他家,这是一座新式的Villa,宽敞明 难,从广东远涉重洋来到澳洲当劳工。后来,维州发 人历史的文字、图片和实物资料,展示出一段血迹斑
亮,布置得很有文化氛围,墙上挂着中国字画。为了 现金矿的消息由他们传到国内,华人遂陆续大批涌往 斑的岁月,令人慨叹。华人后裔为牢记祖先历史和自
迎接我的到来,张太太已经在家里收拾了半天,她对 墨尔本附近这一带被他们称作新金山的地方淘金,有 身血统而努力建成这座博物馆的精神则令人钦佩。馆
我说:“你是贵客,今天的午餐请你到餐馆去吃,那 些人未及抵达就在海船上或步行路上死亡,有些人病 长告诉我们,本地华裔已筹集了资金,准备在馆外空
是我们本迪戈很有历史的一间餐厅,已经经营了好几 累而死在矿区,华人最多时在本迪戈达到三千七百多 地上再建起一片中国花园。
代人,你来得巧,正赶上复活节,可以看到一年一度 人。他们结营而居,自成一体,语言、信仰和风俗习
的金龙大游行。我们吃完饭就去看。” 惯与当地白人迥然不同,又与白人竞争黄金和工作, 随后张太太领我参观了她办的中文学校,墙上张
遭到白人的歧视和嫉恨。白人辱骂、殴打和抢劫他 贴着学生们的作业,有的作业用中文写着:“我是中
我们驱车从张博士郊外的家进城,途中他停下车指 们,有华工甚至被械斗杀死。白人当局也对华工采取 国人。”张太太说,在这样一个很少有纯华人的小城
着窗外说:“你可以看看这里,有早期华工墓地。” 了越来越多的限制,如只许在已掘过金的地方淘金、 里开办中文学校,开头她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凭藉的
缴居留税、不许从中国携来家眷等等,令华工谋生维 只是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
墓园静悄悄,有好几列中国式的竖长形墓碑,书 艰,加之矿源渐衰无利可图,很多华人被迫还乡,只 深,大中华经济圈和文化圈正在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
写着中文,一律面北而立,象一群齐刷刷引颈伫望默 有少数人留下来种菜或开小店谋生。有的人贫病孤苦 大的影响力,她相信总会有几个学生的,没想到一下
然无语的人影。一条小河环抱墓地潺潺流淌,把阳光 一生,有的人迎娶欧裔女子,子孙繁衍。直到二十世 子来了三十多人报名,大部分是本地华人协会的会员
淘成碎金。它或许曾经流淌过真正的金子,也流淌过 纪七十年代白澳政策解除,才又有一些新一代的华人 及子女,虽然他们看上去完全象白人;也有少部分纯
淘金客的血泪,在一百多年前。如今金子没有了,长 移民迁入此地,张博士夫妇就是从大陆来的有文化的 白人血统的学生,他们完全是受到中华文化的吸引。
辫绕在脖上的淘金汉子们也没有了,只留下这片墓地 新移民。张博士在大学教中文,培训与中国开展经贸
印证着昔日的繁盛和辛酸。 关系的人材;张太太自创中文学校,进行中文普及教 驾车返回时,又经过那片墓地。暮色四垂,一弯
育。 冷月挂在树梢,白色的月光洒在那一块块墓碑上。微
进到城里,车在一家中餐馆门前停下,门上的招 风吹过,尤加利树叶发出飒飒声,象是那些远离家乡
牌是英文的,黄底红字,写的是“ Toi Shan Chinese 大约是不太忙了,陈先生出了厨房,又来到我们 的魂灵的私语。他们在异国播下炎黄血脉的种子和中
Restaurant ”, 可见创始人来自广东台山县。迈入厅 桌边。我用英语与他攀谈起来。他说:我曾祖父1855 华文化的种子,就象龙抖落了闪光的鳞片,这光闪在
堂,只见墙上贴着“吉祥”、“如意”的红底金字画 年从广东台山来澳洲淘金,后来没金可淘了,他就到 陈先生的瞳仁里,闪在小城的大街上,闪在金龙博物
符,收银台后面墙上一个大红烛台上供奉着财神雕 白人农场当雇工。有一次农场主算帐算错了,曾祖父 馆的大厅里,闪在中文学校的墙壁上,闪在张博士的
像,旁边挂着一个古旧的算盘。七八张餐桌均匀地分 拿出中国算盘来帮他算,又快又准,令农场主大加赞 中文教学网站上,也闪在王晟出演的电视剧里……
布在厅内,已经有一些食客,清一色西人。一位金发 赏,后来让他当了管家,还把女儿嫁给了他。那墙上
侍女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领我们入座,递上全是英 挂的算盘就是曾祖父留下来的。还有些白人跟他学过 人是会死去的,而一种优秀的文化却能够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