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1424a
P. 9
A 9
第 1424 期 2024 年 1 月 19 日 星期五
庆 寿 作者|曾心(泰国)
二十年前,老陈60岁退休,在生辰之日,子孙们要 ‘久’谐音,以表示寿还没有尽头。” 大的“寿”字,两边挂着寿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
给他举行“庆寿”。按民间的说法,叫“花甲寿”。老 比南山不老松”,圆桌上摆着一盘红寿桃,老陈穿着绣
陈一听,昂起头来:“庆什么寿?我并不老,人生六十 子孙们听了 都笑起来:“还有这么一大套老古 着富贵牡丹花的唐装,满堂红光耀眼。
才开始。” 董!”
子孙们从来没见过这样庆祝生辰,感到很新奇,问
十年前,老陈70岁,他参加游“湄南河”比赛,获 老陈问: “你们张罗了些什么东西?” 这又问那,格外高兴。老陈笑着说:“今晚要你们来,
得了冠军。子孙们在喊“猜唷”之后,偷偷开了个秘密 主要是要你们来感受中国的‘寿文化’。”他把‘寿文
会议,议定在老陈生日那天晚上,在某某大酒店举行 “爷爷,‘张罗’是什么意思?” 化’,三个字拉得长长的,声音的分贝高了八度。
“喜庆70大寿暨游湄南河夺冠双喜宴会”。不料“秘 “就是筹划、准备呀。”
密”被小男孙“漏”出来。老陈气得翘起花白胡须说: 说话间,佣人端出热腾腾的“长寿面”,每人一大
“‘人生七十古来稀’,但现在已是‘七十多来兮’ 孙子们一五一十地回答。 碗。孙子们边吃边“哇哇”地叫:“爷爷,面怎么这么
了。你们钱多都拿出来,我捐给母校作为留中学生奖学 长呀!”
金好了。”子孙们一听,都赞成,纷纷解囊相助,一时 “大疍糕。”
共捐献了七十万铢,象征“七十寿礼”。 “彩蜡烛。” 老陈笑着说:“这里面也有文化呀!”
……
这时,老陈看到这群子孙这么有孝心,呵呵地笑 “爷爷,面条也有文化吗?”
了。当场宣布:那好吧,等我八十岁时,才举行寿礼庆 突然孙女插进一句:“爷爷,您会唱《Happy “是呀,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处处都有文化。你们
典,叫做‘庆八十’。”子孙们高兴得不得了,好像天 Birthday to You》吗?” 到中国留学都没学到,也没学好。我想给你们补补课。”
上终于降下了“福音”。 “爷爷,现在学校都停课了。”
老陈听了是笑非笑。孙子们以为爷爷听了很高兴, “你们怎样学习的?”
今年,老陈80周岁(虚岁),但泰国疫情掀起第二 其实爷爷正是哭笑不得。心想,我家这群龙子龙孙受到 “上On line呢!”
波,每天都有几千人“中招”,死亡人数也成倍增加。 西方文化影响太深了,虽都到中国留学,学来的只是现 “那好,我也可在线上给你们上‘中国传统文化
子孙们既担心又忧心,建议寿礼庆典改为明年举行为 代汉语知识,没学到中国传统文化呀。 课’。”
妥。
于是,他灵机一动:“庆寿照常举行,由于疫情关 儿子们听了翘起大拇指:“不老的爸爸!”儿媳们
老陈摆着手说:“不,不能。民间有做‘九’不做 系,只要家人来团聚,热热闹闹就好;不要牵带贺礼, 交头接耳:“公公80如18。”孙子们又笑又跳:“爷
‘十’、做虚(岁)不做实(岁)的习俗。” 一切由我自己张罗。” 爷,会玩On line ,真棒!”
“为什么?” 寿辰之日,灯火初亮,子孙和儿媳们都穿着节日的 此时,80岁的老陈仿佛返回到“孩子阶段”,笑得
“因为,提前到虚岁,即七十九岁。‘九’与 服装,兴高采烈地来到。家门敞开着,客厅正中有个大 也像孙子们那样天真可爱。
“小气”的婆婆 作者|崖青(澳大利亚)
西子要嫁到澳洲去了,婚礼前只 收到准婆婆 寄来的一张 牛排只有一块,却给工人们两块。如果他们收工后没有时间坐下 接着,西子的父母来澳洲的三个月,周末也一起去婆婆
贺卡。她离开父母,舍弃 自己喜爱的工作,不远万里到了澳 来吃晚餐,她还把食物包好装在一个大纸箱里让他们带走。 那儿,婆婆不仅从早忙到晚地准备咖啡、蛋糕、肉排、海鲜,
洲,第一次跟丈夫去婆婆家,拿出在中国订制的大颗粒珍珠项 还拉着亲家母的手,亲如姐妹地说个不停,虽然对方听不懂英
链和真丝衬衣,澳洲婆婆回礼的只是很随意的一小盆绿叶植物 西子忍不住有点妒忌不悦,心里说,给我吃就是给您孙 语,分别时她们紧紧相拥,就像至爱亲人。妈妈对西子说,你
和一小盒巧克力。 子吃啊,您也小气?嘴上说,妈妈,你实在是热情过分操劳过 婆婆是个好人。
头了,据我了解,一般澳洲人给修房子的工人准备点面包、香
西子着实惊讶了,比起中国婆婆的金银首饰,实在太微 肠、饮料就可以了,甚至不准备也没事,因为你儿子把工人吃 原来婆婆并不小气,她豁达大度。相比她先人后己的大
不足道了,感觉自己很受委屈,金枝玉叶被当作蓬门荆布了。 饭、喝咖啡的时间都算在工作时间里支付工资了!再说你做一 爱,自己计较礼物啊,亲疏啊,少吃多吃是多么俗气和狭隘。
餐热的给他们已经很好了,没必要从早上一直伺候到晚餐,会
丈夫说, 他妈只是一个普通的澳洲乡村妇女,公公死于 把你自己累垮的。 因为工作西子家搬远了,不能每周都去乡下,可西子越来
二战, 在公公死后,婆婆只能得到一点微薄的寡妇金,经济 越盼望节假日,跟老人在小村庄一起消磨时光是幸运和温馨
条件一直不好。婆婆勤劳又能干,年轻时不仅要操持农活,饲 可是没用,老太太还是热情不减地招待着这些来自世界 的。考驾照时读英文的驾驶理论枯燥乏味, 遇到看不懂的句子
养牲畜,还有五个孩子的衣食住行,每周熨烫孩子们的衣服都 各地的新移民工人,直至西子抱着新生的儿子去看望奶奶,她 就请教婆婆,她的解释常常比她儿子还耐心细致,深入浅出。
有一大摞。凭着爱心和毅力,她不仅独自把儿女们拉扯成人, 竟然抱歉地说,我想送两百澳元礼金给孙子,为了给那些工人
还供他们课余学会了钢琴、萨克斯、吉他等乐器,五个孩子都 买吃的我一时拿不出来了。 我给孙子织了两件小毛衣,你看 后来知道婆婆跟村子里的主妇们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他
上了大学,有自己专业的工作。 看喜欢吗? 们每次活动选一个主题,比如难民、全球化、环保,甚至中国
的农民工问题,分别去找资料,聚会时各抒己见,每人发言15
还用多说吗,善良的西子心里已经原谅了婆婆。 这样做奶奶,在中国是要被笑话的。 西子看着几件用心 分钟。这样的婆婆对世界上发生的事常比西子知道更多更早。
编织的小毛衣,把这几句话咽下去了:您自己荷包瘪瘪,对外
婆婆已经80岁了,独自生活在乡村,所以丈夫提出要出 人却出手大方,敢情您是分不清亲人和外人的? 下一个圣诞节只差24天的时候,婆婆像一支燃尽的蜡
资帮母亲翻修房屋时,西子也同意了,心想婆婆小气,我可不 烛,悄悄黯淡、熄灭。
能小气。 婆婆真的很小气,还好丈夫是体贴的,要不然西子更觉
得自己被轻视。 整理遗物时,小竹筐里有婆婆打到一半的毛衣——一件
翻修房子时,怀孕的西子照常每周去乡下看望婆婆,总 好看的婴儿服,婆婆的记事本上有她在周末市场设摊卖小毛衣
看见的虚弱多病的老太太,拄着拐杖煮咖啡,做蛋糕,做午餐 圣诞节,西子想带留学生小老乡一起去婆婆乡下的家过 的记录:这件完成, 圣诞节,我就可以给宝贝孙子二百澳元
加晚餐, 整天忙忙碌碌,招呼装修工人们。 节,婆婆欣然同意。还问留学生喜欢喜欢吃什么,对这个素不 的礼金了。
相识的东方小留学生,热情招待, 每天变成花样做新鲜的好
吃饭的时候,食欲极好的西子眼巴巴地望着婆婆分给自己的 吃的 ,临走还送一包自己烘烤的圣诞小饼干。 捧着那件织了一半的小毛衣,西子潸然泪下。